88BIFA

媒体报道 | 八年前从事建筑业的他转行养蟹,连续多年亩均利润近万元,他是如何做到的

时间 :2019/1/14 9:30:10点击 :992编辑:集团策划部

河蟹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产业之一,由于河蟹的适应性强,养殖范围广,近年来受到很多养殖户的追捧,给大部分养殖户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然而各地河蟹养殖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经济效益悬殊,为了更真实地了解不同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养殖经验、养殖模式、养殖效益,科学养鱼杂志社实地走访了兴化市的部分河蟹养殖户,实地了解了养殖户的基本情况。其中兴化下圩的王宝山老板的河蟹养殖经历让人赞不绝口,原本从事建筑行业的他毅然决然地转向河蟹养殖,并且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探索新的养殖模式,不但自己年年养蟹成功,而且还带动周边养殖户共同致富。

1.jpg

科学养鱼:听说您之前是从事建筑行业,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从建筑行业转型至河蟹养殖的心路历程?

王宝山:我之前在安丰、兴化承包水电安装工程,每年赚几万元。后来发现,在2010年河蟹养殖的大趋势下,从事建筑行业的收益明显很低,而且本人也是农业广播学校毕业,有一定的农业方面的基础,因此决定转型至河蟹养殖,期望从河蟹养殖的大潮流中分得一杯羹。于是将多年从事建筑行业的积蓄投入到河蟹养殖中,在东台市承包了50亩地。第一年没有养殖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完全依靠学习别人的养殖模式和经验,居然成功了,第一年收益约十几万,远远超过了当时建筑行业的收入,因此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这也坚定了我8年来一直从事河蟹养殖的信念,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变化,我的养殖思维在不停的转变:追求河蟹的产量→养殖中大规格的河蟹→养殖特大规格的精品蟹→苗种培育和稻蟹养殖→成立高效农业科技公司,走品牌路线。

思路一直在转变,信念从未被动摇。

科学养鱼:这么多年的河蟹养殖,您是如何做到年年盈利的?能否给我们讲述您的养殖经验?

王宝山:这8年来河蟹养殖效益总体还算可以,每年的养殖情况也都比较稳定,基本没有出现亏损。我的养殖经验也是通过学习别人的养殖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养殖理论:有些传统的管理方案存在部分弊端,比如为了解决河蟹的抖抖病,兴化的大部分人使用菊酯泡塘,结果证明这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蟹塘残留毒性大,对河蟹生长脱壳有比较大的影响,这样的方法我是不认同的,其实只要用漂白粉消毒杀菌,清除野杂鱼即可。

2.png

我的养殖模式可以归结为低密度大规格高品质河蟹精养模式,我承包的蟹塘养殖面积300亩,其中靖江成蟹塘口80亩,核算下来亩产量160斤,养殖成本4300元/亩,纯利润10000元/亩。最初的养殖模式是河蟹套养青虾,几年养殖实践证明,套养青虾风险难把控且易诱发病害,因此近几年都是精养河蟹。我认为现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螺蛳成本越来越高,性价比远远低于水草,因此蟹塘只需投放少量的螺蛳,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水草的种植上。俗话说,“养蟹没有巧,只要水草好”,水草是河蟹重要的营养来源,也是河蟹不可缺少的栖息、隐蔽、蜕壳场所,可起净化、稳定水质和改良底质的作用,更是养殖中重要的环境因子。水草的种植主要是伊乐藻和水韭菜,在冬天种伊乐藻,春天种水韭菜,在5月1日后蟹塘里上水,更加有利于水草的生长。伊乐藻高温时期易导致漂草,要割草头,勤打理;水韭菜易被河蟹破坏,高温时也要及时捞出漂浮的断草。因此河蟹养殖的稳定性与否与水草的好坏有着特别紧密的联系。

总结的养殖方法如下:

3.jpg

科学养鱼:请问是何种动因让您在河蟹育肥过程中从冰鲜鱼投喂转为全程饲料投喂?

王宝山:从消费端的反馈来看,个人认为河蟹养殖的第一要素是质量最大化(品质,味道鲜甜、外观佳),从我今年养殖的螃蟹来看,中大规格的螃蟹质量都属于极品,但特大规格螃蟹(4母/5公)以上的质量还有待提升,因为河蟹越大,脱壳时间越晚,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就能够育肥长膏,对营养的需求也就要更高,明年育肥我要选用蛋白更高(45)、脂肪更高的超鲜王育肥料。

4.png

另外88BIFA公司的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也给我提供了88BIFA“蟹三超”饲料投喂套餐,便于我科学地进行饲料投喂。

低密度大规格高品质精养模式——88BIFA“蟹三超”饲料投喂套餐

5.png

88BIFA蟹三超价格虽然相对高一点,但是消化吸收利用高,成本低。全程用88BIFA“蟹三超”养殖出来的螃蟹在运输过程中无损伤、味道鲜,蟹贩子都抢着收,当天就给结账,有些遗憾的是,因为一些原因今年我后期育肥没有用超鲜王育肥,不然大规格河蟹育肥速度和肥满度肯定会更好。

科学养鱼:我们也想了解一下您今后对河蟹养殖的关注点有哪些?

王宝山:我对河蟹养殖有两大关注点:第一最大的关注点必然是如何提高特大规格河蟹的品质?与88BIFA饲料合作后,中大规格的螃蟹品质非常好,但如何提高特大规格河蟹的品质还有待摸索。明年的目标是在提升螃蟹规格的同时提高螃蟹的品质。

同时我对稻蟹共生的新型养殖模式、养殖技术非常感兴趣,国家为保证基本粮田,严禁开挖新的塘口,在稻蟹共生的养殖模式上给予大力的资金扶持,我希望在此契机上能寻求新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王宝山老板当时从建筑行业转型至河蟹养殖是明智之举,他一直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索不同的养殖模式,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更新养殖理念、转变养殖模式、优化养殖技术、加强池塘管理等方面紧跟市场的步伐,成为周边人效仿的典范。

                  (来源:科学养鱼  张婷  赵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