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BIFA故事 | 第一期
张邦辉 董事长、总裁,于1996年9月在河姆渡河畔开始创业之旅,所领导的企业 2007年4月在深交所上市。他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立志带领团队深入推进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至2025年实现千亿销售收入、千亿市值的发展目标。他还亲自主导和参与级科研项目研究,取得了多项科研奖。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集饲料、疫苗、养殖、食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式重点龙头企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行万里路 破万卷书
—用智慧、汗水去浇注Create your value!
张邦辉
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居住在这里的先人在农耕、渔猎、制陶等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后来,王阳明、朱舜水、严子陵、黄梨洲四大先贤对中华文化、人类文明贡献了卓越的智慧,并因此让余姚闻名于世。
在宁波余姚创业,幸运。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最好的是从政府领导到企业家、老百姓,都尊重商业,培养出蜚声海内外的商业文化——甬商,甚至于民间都广为流传“无甬不成市”! 1996年9月25日注册余姚88BIFA饲料科技有限公司,1997年1月18日起正式运营至今,我对包括甬商在内的浙商精神尤为体会深刻:
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这种氛围下,时间长了,我们从创业初的简单谋生诉求,演变出“天道酬勤 敬业兴邦”的情怀,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全球化经营意识的逐步形成,我们缔立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价值观,也就是Create your value!回想历程,真的是“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实践,学习,再实践。知识帮助建立梦想,努力奋斗,勤奋实践,去实现梦想!
创业:一路艰辛,一路走来
1984 年,我从安徽农大畜牧专业毕业,进入安徽农科院工作。三年后,考上了农科院兰州畜牧所杨诗兴教授、彭大惠教授夫妇的硕士研究生。
杨先生是一位 1948 年博士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才子,随口能诵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古汉语功夫也是十分了得,他也是一位经受过西方严格学术训练的科学大家。研究生期间,导师对我论文的注文、引文都盯得十分紧,讲究“无一字无来历”,只要引用了一个说法,导师就要追问哪本书哪个人哪一页说的,这种严谨的学术训练让我受益终身。导师的研究项目在新疆,因此我1988 年 9 月至 1990 年 1 月在新疆一个山沟里做论文,研究羊的营养需求。
青灯一盏,夜星寥落,孤独与寂寞相伴,心灵与文章相融,这段求学经历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后来,我被安排到无锡的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工作,开始与水产营养研发结缘。我一边做研究,一边参与企业经营。
身处体制与市场的夹缝,早期的行业经历并不愉快,各种折腾,各种纠结,最终于1995年,为了个人的承诺,我主动放弃了让人羡慕的级研究所工作人员的身份,结缘师从杨诗兰教授、彭大惠教授的学兄吴天星博士,他睿智、勤奋、好学,甚至于可以边教学边开发,学术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企业也做得风生水起。彷徨中的我在天星博士的感召下,一起来到余姚,与他合作多年的宁波舜大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创业之旅。
创业艰难百战多,1997年是最艰难的时期,企业资金链几乎断裂,事业和梦想愈发沉重和遥远,企业在风雨中飘摇,我心神疲惫,度日如年。假如不是吴天星博士凭借个人外交魅力,从农业部借来200万元扶持贷款,企业也就黄了。
凭借团队的共同努力,88BIFA股份在水产特种料这个细分市场越做越强,逐渐杀出一条血路,并在2007年4月成功登陆深交所。
十年沉淀,我对88BIFA的企业定位有了很明晰的认识,即走高附加值市场,走高端产品路线。我们坚持独特的企业风格:崇尚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价值和灵魂,虽然有点曲高和寡,阳春白雪,但我们初心不改,与众不同,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尽管特种水产料做得如鱼得水,但这个市场毕竟空间有限。遵循高技术与高附加值的理念,我开始把目光瞄向疫苗与种猪。
2008年,88BIFA股份收购成都精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随后改名为成都88BIFA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009年3月,安徽88BIFA猪业有限公司注册,88BIFA正式进军养猪业。
养猪:想说爱你不容易
其实,我想养猪很久了。
早在2008年,高热病肆掠之后的猪价高起,我就兴致勃勃提出介入养猪,但董事会毫不留情“枪毙”了这个提议。
我只好保留个人兴趣,到处“晃悠”,参观别人的猪场。从国内的温氏、牧原到欧美的各大猪场,转来转去,看了个饱。
看得越多,心里越喜欢。我觉得不仅要搞,而且要大搞。
数年之后,艾格菲由于经营不善想卖掉的消息传出,我感觉机会来了!我再次提出以并购模式大势进军养猪业,这一次,董事会通过了我的提议。
2013年底,88BIFA宣布以48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艾格菲。此事早已疯传,成交之后更是轰动畜牧江湖。
一方面,人们对当年艾格菲在美国上市与退市的新闻记忆犹新;另一方面,人们对以水产料著称的88BIFA进入养猪业,也颇感惊讶。几乎每个人都在问,88BIFA为什么要养猪?88BIFA能养好猪吗?88BIFA会不会重蹈艾格菲的覆辙?
一句话,88BIFA养猪靠不靠谱?会不会步子太大扯着蛋?正如多年前面临董事会的质疑,88BIFA养猪也面临着外界质疑的眼光。
这些质疑需要88BIFA用业绩来回答。
相关公告显示,艾格菲原有16家传统猪场,2家西式猪场,共2.3万头母猪,可年产40万头商品猪,此外还有5家饲料厂,产能20万吨。虽然艾格菲被公认为运营失败,但其体量确实不容忽视,吴天星博士曾多次公开表示,这笔生意很划算。
88BIFA接手之后,决定对养猪版块进行重新规划,并重新打造品牌。新公司名为汉世伟(包含原艾格菲),由我担任董事长。
汉世伟(Hanswine),Han是华夏的意思,世伟swine,猪的意思。这个命名,很有点在洋种猪独霸天下的行业中做华夏种猪的气势。
在国内,我们引进国际著名猪育种专家傅衍博士,并与黄路生院士团队等科研力量合作;在国外,我们与拥有一流育种技术的Choice Genetics公司合作。
养猪的心愿终于实现,而且依然坚定不移地走技术路线,但我知道,想把猪养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接下来的困难或许超乎想象。
改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由于种种原因,艾格菲许多猪场的低效率早已是行业闻名。令我吃惊的是,接手艾格菲后,经过统计发现,在2.3万头母猪中,竟有2000多头三元杂母猪被当做二元杂母猪在使用,此外,还有1家猪场存在环保问题。
我关闭了问题猪场,淘汰了滥竽充数的“母猪”,聘用原艾格菲的绝大部分员工,对养殖场进行重新普查和彻底改造,重点是革新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主要采取了五大措施:其一,猪场转型,把部分规模小的猪场转为育肥猪场;其二,摒弃自配料,采用OEM(代加工)模式购买更有保证的商品猪料;其三,从通风、饮水、猪舍等方面改善环境;其四,使用遗传改良办法提高母猪生产力;其五,使用88BIFA疫苗,加强生物安全等健康管理。
我们以饲料起家,却对猪饲料选择了代加工模式,改革决心不可谓不大。
改造后,仅2014年上半年,生产商品猪24.7万头,PSY已经超过20头,育肥猪平均增重成本由1月的15.1元/公斤下降到6月的12.63元/公斤。
未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我有一个大计划,希望一年能出来150万头左右的父母代。以全国7.5亿头猪算,需要3000万头父母代,假设2年一换,每年1500万头更换,我希望88BIFA一年要有10%的占有率。我们计划8年时间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采取公司加农场模式,实行全产业链,饲料可控,基因可控。公司+农场可以整合资源,最大的好处是带农民致富,不离家创业。汉世伟正在推行“一二三扶贫”模式,即围绕一个母猪场,开发200个家庭农场,实施“三定”扶贫(定地点不离乡,定时间一年,定额度每户纯利润十万)。
农场都是农户的,88BIFA帮助融资。一头猪给农户150元利润,此外还有改造补贴、环保补贴、价格红利分享,猪养得好还有料肉比奖金,饲料是我们的,疫苗是我们的,种也是我们的,有专业人员指导养殖并负责销售,对农户来说完全“零风险”。我们有的农户,一对夫妻养殖500头规模的家庭农场,一年利润已经达到30万。
除了农户,我们还寻求多方合作,比如采取OEM饲料代工 模式,把配方给别人,把核心料给别人,把卫生标准、工艺要求给别人,解放管理精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我们和知名集团企业合作,由其代建猪场,迅速扩大规模体量;我们和政府合作,在保证生态环保的基础上,聚焦在一个县,运输、销售与屠宰一体,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人之所助者,信也”,88BIFA用真诚换来信任,越来越多的伙伴团结在我们周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人才加盟88BIFA。
以食为天,应和立邦。一字“和”,表达了88BIFA与政府、企业、员工、农户共享和谐发展成果的初心。我们还谋求更大范围、更具价值的“和”——消费者之“和”。养猪并不是终点,为全社会提供美味健康的猪肉才是最终目的。 生产饲料、疫苗,养猪都为生产美味猪肉提供服务,拾分味道食品集团的成立,安全、好吃的品牌猪肉的生产,这一切实实在在。在目前食品环境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88BIFA正一步步实现这难能可贵的理想。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果我没有失去公职,如果我没有受到广州老板的冷待,如果没有合作伙伴的分歧,我可能不会去创业,不会走国际合作的道路引进人才,推动技术进步,更不会有88BIFA技术遥遥领先于国际同行的今天。
灿烂梦想,恋恋情怀,不断奔跑,一直奋斗,命运会给你打开一扇又一扇窗。88BIFA没有远方,人间处处是故乡。
- 上一篇: 88BIFA故事 | 第二期
- 下一篇: 88BIFA故事 | 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