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BIFA

媒体报道 | 冬季保温做太好也会引起蓝耳爆发?猪场防控应从4个角度考虑

时间 :2018/1/10 11:00:42点击 :536编辑:集团策划部

冬春季节因为气候寒冷、潮湿,是猪群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同样也是蓝耳病的高发季节。

冬季猪蓝耳病多发,防控应从4个角度考虑

当前蓝耳病引起母猪流产相对较从前少见,而且主要发生在断奶后的保育猪;蓝耳病严重的猪场,往往出现在产房,分娩死胎、初生弱仔(带毒、垂直传播、怀孕母猪感染)、初生仔猪消瘦、皮毛粗乱、有呼吸道症状等。

微信图片_20180110105626.jpg

通风不佳、温度和湿度过高、温差过大、引种不慎均易导致冬季蓝耳病暴发

南京农业大学周斌教授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冬天蓝耳病在猪场的暴发多数集中在45-60天大保育期间,这是因为大部分猪场在冬天对蓝耳病的生物安全防控上有一个关键点控制不好——就是保温。

保温做的过于好了,会导致呼吸不畅。”周斌说,“猪场通常产房初生仔猪适宜温度是30-32℃,保育舍最适温度是22-24℃,而很多猪场很容易在冬天把保育舍温度做到26℃。这时猪养的越好、猪群密度越高反而蓝耳病发生风险越高。”

微信图片_20180110105637.jpg

周斌表示,这是因为病毒会一直在环境中存在,但是通常情况下都是带毒,而一旦经过外界环境、条件等诱因作用就会体现出来,猪群就会发病。在我国普通的猪场不管是否打蓝耳苗,都有很大程度上是多条件影响下(如支原体感染、霉菌毒素中毒等)诱发、继发的蓝耳病。

而在冬季,保温做得过于周到导致猪群呼吸不畅,空气浑浊,则加剧了包括蓝耳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滋生传播,造成猪场内蓝耳病暴发。

因此冬季防控蓝耳病最重要是要做到通风和保温之间的平衡。建议猪场定时开窗通风、同时避免由于通风而造成温差过大,对猪造成冷应激。“开窗面积在10:00-15:00点之间开到最大,中午把南面窗户都打开,下午16:00开始关,18:00全部关窗。”周斌说。

在冬季引种,则成为蓝耳病暴发的另一个根源。成都88BIFA高级技术服务总监吴其林建议猪场冬季蓝耳病高发期尽量减少引种。“引种的话要看你的猪群蓝耳病是阴性还是阳性,阳性群建议还是引阳性,阴性引进来要做好驯化和免疫,新引进后备猪和老群体免疫的疫苗毒株最好是一致的。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不完备的,母猪群还是要做好蓝耳苗免疫的。”吴其林说。

吴其林建议PRRSV阳性猪群要保持阳性稳定,主要是避免因引种给猪群带来波动。引种、封群、免疫,把场内猪群PRRSV毒株数减到最少,猪群PRRSV毒株越少,猪群越稳定;免疫经典蓝耳苗检测的抗体S/P值在2.0或者1.8以下,且占群体80%以上,说明猪群健康水平高、稳定;免疫高致病性蓝耳苗的S/P值,比免疫经典蓝耳苗的要高0.5-0.8。

同时淘汰生产性能差的、怀孕后期流产的、排毒的母猪和淘汰病弱仔;生产流程上做到全进全出、消毒等常规工作落实到位,蓝耳病感染是能做到阳性稳定生产的。生物安全条件好的猪场能保持PRRSV阴性状态,建议集团化公司二点式生产、组建PRRSV阴性的公猪站。

从发病时期判断场内蓝耳主要传播方式,采取相应措施

如果保育前期和产房仔猪都有蓝耳病临床症状,或者分娩时有死胎木乃伊胎的话,说明场内蓝耳病比较严重。从怀孕后期母猪流产到分娩死胎、分娩弱仔,到产房仔猪有呼吸道症状,到保育前期有呼吸道症状,以上症状出现得越早,说明场内的蓝耳病越严重;分娩死胎和弱仔,说明怀孕期母猪感染了PRRSV,存在垂直传播。

有垂直传播就要把母猪的PRRSV防控作为工作重点,控制母猪蓝耳病的病毒血症和对外排毒,以减少定位栏母猪、产房母猪和仔猪的感染压力。

微信图片_20180110105640.jpg

吴其林建议养殖户在猪群蓝耳病不稳定时是否考虑要引种,若母猪数不够的话应当先考虑引种,引进后封群、免疫,在猪群稳定之后的半年时间至二年时间不再引种;

引种之后全群母猪注射疫苗,使场内猪群体现出一个优势毒株;封群后对一些生产成绩差的、流产的母猪、排毒的母猪进行淘汰,除母猪以外的病弱猪也要淘汰、减少寄养混养、环境消毒常规化,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同时做好常规药物保健等,使蓝耳病不稳定场转为阳性稳定场。

如果是保育前期、保育期的保育猪出现消瘦、呼吸道症状、继发感染等蓝耳病症状,那么判断场内蓝耳主要是水平传播,应当以控制保育猪的水平传播为重点。

“一般来说现在看到最多的蓝耳病现象是母猪没有流产,也较少看到分娩木乃伊胎死胎,产房仔猪都比较正常,但断奶以后的断奶仔猪会出现呼吸道症状、消瘦、脊背潮红等,那可能是PRRSV在保育猪在断奶以后出现了感染过程。”吴其林说。

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为保育猪提供一个比较适宜的环境,要善待断奶仔猪,让仔猪快速生长减少感染机会。断奶仔猪的适宜温度是25-27℃,随日龄增长的保育猪适宜温度是22-24℃,“冬天以后,保育舍温度太低,仔猪因舍温低而挤堆,很多疾病就出来了,如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腹泻等是由低温引起的。

除了提供合适的温度外,还要提供仔猪喜欢吃的易消化的教槽料,如仔猪还没习惯采食教槽料,就提供汤料,让仔猪学会采食,避免仔猪停滞生长而处于疾病的感染高发期。”

吴其林认为,如果把猪场把蓝耳的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都控制住了,那么整个猪群的蓝耳病将会比较稳定。

母猪阳性场建议仔猪在产房打苗,但出生7天就免疫不是普遍做法

不同状态下的猪场蓝耳苗的免疫时间是需要斟酌的。周斌认为14天在产房对仔猪进行免疫应该是全世界大部分猪场普遍的一个免疫时间。一些猪场会建议7天免疫,但7天免疫是个体现象,不是适合推广的免疫方法。

微信图片_20180110105643.jpg

吴其林认为免疫程序可以根据猪场的生产模式、系统化的检测结果来定。如果是一点式连续生产的猪场,根据保育猪蓝耳病临床表现出现的早与晚,仔猪蓝耳苗免疫可以在产房免疫,,也可以在保育前期免疫,母猪用什么苗仔猪就用什么苗。

两点式分区生产的猪场的蓝耳苗免疫,则首先要看母猪群PRRSV是阴性的还是阳性的。

对于母猪群PRRSV是阴性的猪场,吴其林认为在母猪繁殖场就不使用蓝耳苗,仔猪蓝耳苗也不在母猪场打,在仔猪断奶转出去之后转到保育场第3天再进行免疫。

对于母猪群PRRSV是阳性的猪场,吴其林建议蓝耳苗还是在产房里,在断奶之前免疫。“母源抗体一般在42天就会消失,因此在断奶前免疫是比较合适的,普遍做法在断奶前18天左右打蓝耳苗。”同时要保证同一个猪场里母猪和仔猪使用同样的蓝耳苗。吴其林认为在蓝耳病感染症状较严重的猪场,仔猪免疫时间可以提前。

在我国大环境下,蓝耳病防控还是离不开四个思路:

1、是生物安全措施,如猪场的地理位置、猪场的生产方式,决定是否是保持蓝耳病阴性场,还是蓝耳病阳性稳定场。

2、是引种,后备母猪驯化、免疫,使后备母猪与母猪群保持一致的感染与免疫水平;保证进入母猪群的后备母猪不排毒。

3、是疫苗免疫。

4、是生产模式的改进和生产流程控制,如组建公猪站、二点式生产、部分清群、减少饲养密度,全进全出,淘汰排毒猪和病弱猪,消毒等,都有利于控制PRRSV的病毒载量、和垂直传播、水平传播。

吴其林认为如果猪场生物安全做得较好,引种过程做得规范的话,并能做到蓝耳苗的规范免疫,建立起场内优势毒株,猪场会保持阳性稳定生产。但如果引种次数多、种源来源多,蓝耳苗也一直在更换,导致场内毒株多,猪群就会不稳定。因此,减少引种次数、封群或减群生产,封群半年,场内毒株则自然会减少。

              (来源:新牧网  王之娴)